觀音菩薩是全國人民幾乎都知曉的宗教人物,無論是我國本土道教還是自印度傳至我國的佛教,都供奉觀音菩薩像。當(dāng)然,在道教中,觀音菩薩被稱之為慈航道人。觀世音菩薩雕像的觀是指洞察之意。凡家俗子通常用肉眼觀看,見前不見后。而佛菩薩有最高層的“五眼六通”,即肉眼、天眼、慧眼、法眼、佛眼;六通則是天眼通、天耳通、宿命通、他心通、神足通、漏盡通等,還可以用耳、鼻、舌、身或心靈來感知。世就是指世間中的三界六道眾生,即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;天道、人道、阿修羅道、畜生道、餓鬼道、地獄道的眾生。音:就是指聲音。一切超聲波、次聲波乃至心聲思念的信息,即心聲,多是菩薩所觀的聲音。菩薩在佛教中是指覺而有情者,上求佛道,下化眾生,自覺覺他。有些時候,人們都是稱之為觀音菩薩,這是因為佛教在中國盛行時為唐朝,而當(dāng)時當(dāng)政皇帝李世民的姓名中也有這個世字,犯了忌諱,所以觀世音菩薩的世字就被從名字中隱去。三藏法師在翻譯心經(jīng)時,尊稱其為觀自在菩薩。
大型露天四面觀音菩薩
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家喻戶曉。在民間,有許許多多關(guān)于觀音菩薩化身為人,普渡眾生的故事。人們?yōu)榱思o(jì)念觀音菩薩,因此整理出一些經(jīng)典的事跡,并將其刻畫出來,一直流傳下來。時至今日,這些事跡就是人們常提到的三十三觀音菩薩像,也是觀音菩薩的應(yīng)化身像。
33觀音石雕像
三十三觀音菩薩石雕像,在福建惠安也偶有工廠可接到相關(guān)訂單。有的是要做圓雕的立體像,有的則是做半立體的雕像,還有的是做三十三觀音浮雕墻。做法不同,但是想要表達的意思卻都一樣。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,廣大神通,所以能觀世音,普渡眾生。觀音菩薩的三十三化身在石雕塑像中,每一尊的造型都不相同。有的站著,有的坐著。有的站在龍身上,有的站在蓮花瓣上、巖石上,坐像觀音菩薩也是千姿百態(tài),各不相同。
鰲頭觀音菩薩像
鰲魚觀音石雕像
石雕鰲魚觀音
滴水觀音石雕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