龍柱是寺廟建筑中常見的石雕,龍柱的加工有簡單的復(fù)雜的,以及使用不同的石材加工而成,所呈現(xiàn)出的效果也是不同。石雕龍柱的形象得益于它的威嚴(yán),在中國的封建時代里,龍是一種很好的象征,也可以說是帝王的象征,而隨著我們現(xiàn)在社會的發(fā)展,龍也逐漸是出現(xiàn)了我們?nèi)粘5纳町?dāng)中。
定做任何石雕產(chǎn)品,它的成本都包含很多方面,比如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制造成本等。而龍柱是石雕產(chǎn)品中雕刻難度比較大的一種石雕,如果是遇到雕刻內(nèi)容比較多,且雕刻深度比較大的,其難度都比較大,全部都是需要手工雕刻完成。龍柱之所以有的價格高,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手工雕刻上,也就是人工成本大,但是其手工雕刻出的石雕龍柱也比較生動形象,神態(tài)都比較出色。
龍柱的加工選擇的石材有青石、白石以及花崗巖,一般如果是雕工比較復(fù)雜的都會選擇青石,青石硬度高,可塑性強,也比較適合高難度的龍雕刻。但青石的石材價格會比其它的高。青石龍柱可以說是幾種石材上價格比較高的。如果是做工比較簡單的,那就可以選擇白石。龍柱的雕刻有單龍和雙龍之分,當(dāng)然雙龍就比較貴。除了龍之外,龍柱的雕刻還會加入一些祥云或者是一些中華民族的圖騰,這種一般都有著特殊的意義。
一般一對3-4米之間的龍柱,直徑在60公分左右,而其中柱心40公分左右,龍柱正面浮雕十二三公分是比較標(biāo)準(zhǔn)的做法,背面則相對少一些。雙龍也好,單龍也好,龍身都纏繞在整根石柱上,其中雙龍龍柱的一條頭部在柱頭位置,俯視下面;另一條龍則頭部在中下方,仰視上方,兩條龍相互呼應(yīng)。單龍龍柱則一般是龍頭在中上方,俯視下方。龍柱龍頭俯視下方寓意庇佑下方眾生,促使人民安居樂業(yè)。這種浮雕高度較多的龍柱通常需要浮雕和鏤雕兩種技藝相互結(jié)合,才能更好地展現(xiàn)出立體感,并增強盤龍的真實性。正是這種浮、鏤雕刻結(jié)合的技法難度極高,掌握在少數(shù)人的手里,稍不留意就會震斷圖案的某個部分,毀掉整根龍柱,所以這種龍柱的工錢成本會成倍的增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