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2-23
2024
石雕佛塔的建造歷史悠久,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石雕佛塔逐漸成為信仰的象征,并成為寺廟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每個人都有去過寺廟,去過一些景區(qū)都能在那看到各種佛塔,佛塔作為寺廟的重要標志,建造佛塔是非常好的,是有很多的好處和功德。那么對于佛教中的石雕佛塔又是怎么緣起的,其功德又是什么呢?我們今天來了解下。
石雕佛塔
《右繞佛塔功德經》中也寫過“一切諸天龍,夜叉鬼神等,皆親近供養(yǎng),斯由右繞塔”。不少佛教徒“見塔必繞”,以此來積累功德。我們常見的佛塔,有密檐式的登封北魏嵩岳寺塔,有樓閣式的北宋松江方塔,還有有覆缽式的北京元代妙應寺塔。
七層石塔
目前現存最早的窣堵坡,距今已2000多年。相傳孔雀王朝阿育王曾斥巨資建起8萬4千座窣堵波,有8座建在今印度中央邦博帕爾附近的桑奇村。8座,如今僅存3座,這些佛教古跡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“桑奇的佛教古跡”之名列入世界遺產。
寺院佛塔圖片
建造石塔是積累功德的一種表現。據《中國佛教寺塔史志》云:修建石雕佛塔有三意:一表人勝,表彰道高德勝遠勝他人者;二是令他信,令大眾由崇拜而生敬仰,堅定,信念;三是為報恩,為報四重恩(佛恩、君恩、親恩、師恩)。造塔有無量功德。
石雕萬佛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