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-30
2024
山門牌坊,是寺廟的門戶與標志,也是建筑中的重要標志之一。寺廟的山門牌坊,特有的風貌、形式和風格,給人一種感覺神明莊嚴,廟宇肅穆的氣氛。
不僅是中華民族獨有的建筑形式,也因其蘊含著深厚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而廣為傳播,在國際上被視為中華民族象征性的標識之一馮驥才先生在《古風--老牌坊》一書中評價古牌坊"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與藝術(shù)價值,是'一部石頭的史書'、更是中華名族文化的載體、凝固的音樂和藝術(shù)的瑰寶。
七世同居坊是位于飲馬口附近的一座石雕牌坊,是建于清光道光四年(公元1824年),牌坊高10米,寬8.5米,橫于街心,三孔四柱,是一座為青石砌筑的仿木建筑,運用了各種雕刻手法,圖案也非常精美。
這座牌坊相傳趙珂治家有方,七代同堂不分家 ,加之趙珂曾帶領(lǐng)家丁到滑縣配合清兵平息白蓮教有功,道光皇帝為表彰時任六品道員的趙珂祖孫七代同堂及其軍功,特降旨準予趙珂在當?shù)匦藿ㄊ品灰蛔?,立坊銘志,以昭示后人?/span>
功德坊也稱尚書坊,始建于明天啟三年(公元1623年),是新鄉(xiāng)規(guī)模最大的一座三門牌坊,刻有“二龍戲珠”之上,并寫著“圣旨”二字,在中層我們可以看到有樓閣亭臺與仕女圖。并且這座石雕牌坊還雕刻有小獅子24對,石坊右側(cè)刻有“文官下轎”,左側(cè)刻有“武官下馬”,上刻“皇明晉增榮祿大夫,禮部尚書翰林院侍讀學(xué)士”郭昌功德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