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(xué)習(xí)過素描的網(wǎng)友,應(yīng)該比較清楚,所有事物都是有明確比例的,參照這個比例去繪畫,結(jié)果就不會偏差太多。關(guān)于人像高度的比例是一個口訣的:站七坐五盤三半。意思就是以人頭部高度為1個單位的話,人物站像的總高度是7個頭的高度,坐像是5個頭的高度,盤腿像是3.5個頭的高度。佛是由人參禪修道而覺行圓滿的人,所以佛像雕塑也是與人像的比例相同的。同理,惠安石雕石匠也是依照這個基本口訣來雕刻人物石雕像的,尤其是佛教的諸佛菩薩像。但是很多網(wǎng)友會說,有些佛菩薩像根本不是這樣的,明明不止七個或者不到七個,事實上確實存在這樣的情形,這是有原因的。
大型站像阿彌陀佛
無論是擺放在寺院石雕佛像,還是擺放在室外廣場的石雕像,都是受人供養(yǎng)的。而只有那些莊嚴慈悲的佛像,才能讓人心生歡喜、心生敬畏之心。不同石雕佛像高度,人們的視覺效果是有明顯差異的。人們在觀一尊比例相同的2米高和20米高的觀音菩薩像,看到的菩薩像一定是不一樣的。也因此,越高的觀音菩薩像及其他佛像雕塑,身體的總高度往往會超過7這個比例,有得甚至?xí)_到9個頭,比如三亞的南海觀音像。也有一些結(jié)跏趺坐的佛像高度比例不到3.5個頭。比如惠安以外,其他地區(qū)的一些石匠們雕刻的那些石雕佛像,有些和大頭娃娃一樣,頭部明顯偏大,標準國字臉,身體偏短,肩部偏窄,與人們所公認的莊嚴法相存在不小的差距。但這種佛像卻也有不少的寺院恭請回去擺放,可能每個地方的人們審美不大相同。
花崗巖坐像如來佛
當翻閱《佛說造像量度經(jīng)解》這邊佛經(jīng)書時,你就會明白佛像雕塑領(lǐng)域,為何只有惠安石雕在獨樹一幟,獨領(lǐng)風騷?;莅彩駨S家不僅僅是在雕刻大型佛像雕塑比例上,嚴格參照人體標準而來,也會根據(jù)實際觀佛者的位置進行變通,適當?shù)剡M行比例調(diào)整。但同時還嚴格按照經(jīng)書上所述的身體各部位比例、衣飾圖紋、法器等要求恭造佛像,絲毫不敢有自由創(chuàng)造的成分在其中。在那些可否調(diào)整的地方,惠安石匠把握得非常好,也因此由惠安廠家恭造出的佛菩薩像各個都莊嚴殊勝,令眾生歡喜,感受佛陀的慈悲。
石雕觀音菩薩
石雕佛像是以佛菩薩像為題材的雕像,既不能死板的按照那些固有標準比例來定做,也不能擅自發(fā)揮自己的想象去雕鑿,而是以能帶給觀佛者的視覺體驗為最基本標準,要讓觀佛者自覺莊嚴,手印、衣著、圖案要能如法。以這樣的理念去雕鑿佛像,才會莊嚴慈悲,令眾生生歡喜心。